近10年來的中國創(chuàng)新藥產業(yè),在景氣周期的頂點與底部之間快速切換,既歷經喧囂,也飽嘗落寞,無數的Biotech企業(yè)在機會與風險的風口浪尖顛簸浮沉,最終踏上各自的命運歸宿。
最近兩年來的創(chuàng)新藥資本寒冬,大部分肇源于行業(yè)玩家們一窩蜂地攫取所謂“低垂的果實”,最終導致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與極致的內卷。
事實證明,沒有任何一個行業(yè)可以依靠低垂的果實而崛起,最終成為創(chuàng)新藥行業(yè)中流砥柱的企業(yè),只能是那些敢于啃硬骨頭、為實質性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而苦苦求索的Biotech們。
對于創(chuàng)新藥來說,所謂“敢于啃硬骨頭”,是指有勇氣和實力進軍那些存在著未被滿足的臨床剛需的領域,這些方向對應的研發(fā)難度和不確定性都極大,因此大部分人都望而生畏,但是一旦被成功攻克,無論是臨床意義還是商業(yè)價值都非常巨大:不僅可以實質性地造福萬千的患者,也足以成就一家Biotech企業(yè)。
無數的行業(yè)案例也一再說明:創(chuàng)新藥行業(yè)沒有捷徑可走,只有堅持硬核研發(fā)的Biotech,才有可能享受行業(yè)的最大紅利,也就是所謂的“啃最硬的骨頭,吃最肥的肉”。
近10余年來,雖然創(chuàng)新藥行業(yè)充斥著套利式研發(fā)與無效投資,但是大浪淘沙之下,整個行業(yè)也欣慰地看到,一批敢于啃硬骨頭且堅持到底的Biotech們,正依靠過硬的在研管線強勢崛起,成為帶領行業(yè)走向下一個繁榮周期的中堅力量。
在2023年美國血液學會(ASH)年會上,作為這一國際頂尖醫(yī)學會議的常客,亞盛醫(yī)藥的2個重磅品種的20余項研究獲得展示,成為該項會議上的明星企業(yè)之一,這不僅昭顯了這家以硬核研發(fā)支撐下的Biotech企業(yè)的彪悍底色,更是印證了我們上述的判斷:彪悍的Biotech,不會沉迷于低垂的果實,只會選擇啃硬骨頭,朝著有價值的困難領域進軍。
奧雷巴替尼:填補多項臨床治療空白
在此次的ASH年會上斬獲2項臨床研究口頭報告的奧雷巴替尼(商品名:耐立克),其臨床進展已經連續(xù)第六年入選ASH年會口頭報告,被業(yè)內稱為“六連冠”。
這款藥物,是亞盛醫(yī)藥“敢于啃硬骨頭”并取得的顯著成果之一。
2021年,奧雷巴替尼在中國成功獲批上市,徹底打破了中國T315I突變耐藥CML患者無藥可醫(yī)的困境,并因此而被業(yè)界所熟知。
奧雷巴替尼在今年的ASH年會上呈現的最新研究數據,顯示了這款極具潛力的藥物分子,在治療T315I突變耐藥CML之外,還有望填補更多的臨床治療空白,具備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和更為宏大的可能性。
TKI耐藥領域:還有更多擴展空間
奧雷巴替尼在一代和二代TKI耐藥這個目前CML臨床治療的最大痛點問題上,展示出了顯著的療效和安全性優(yōu)勢。
臨床研究數據顯示,在對于既往TKIs耐藥和/或不耐受的CML- CP患者中,奧雷巴替尼治療組在無事件生存期(EFS)顯示了統(tǒng)計學上顯著意義的改善,達到了研究的主要研究終點。
同時,與對照的BAT治療組相比,奧雷巴替尼治療組將事件風險降低了60%。
基于以上研究,在2023年11月,奧雷巴替尼成功獲得國家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NMPA)的批準,用于治療對一代和二代TKI耐藥和/或不耐受的慢粒慢性期(CML-CP)成年患者,這不僅顯著地拓展了奧雷巴替尼的適應癥范圍,對于中國廣大的TKI耐藥CML患者,也是巨大的的福音。
但是這并非奧雷巴替尼在TKI耐藥領域的終局,國內有醫(yī)學領域的專家曾經表示,在臨床研究上,觀察到奧雷巴替尼對只用過一種TKI就出現耐藥的患者,治療效果也非常顯著。
專家意見認為,從治療角度講,有必要盡快給耐藥患者使用更有效的藥物,一種形象的比喻就是:好鋼不僅要用在刀刃上,而且要盡早用。
從這個角度來講,奧雷巴替尼在TKI耐藥領域還有很大的擴大適應癥或者治療線前移的空間,這也是未來奧雷巴替尼有可能超預期的領域。
三代TKI中的“Best-in-class”
除了對一代和二代TKI耐藥的患者有效,奧雷巴替尼的另一項研究,則顯示了其甚至可以成為其他三代TKI耐藥或者不耐受的挽救性治療方案。
在一項針對既往接受過深度治療/難治性CML和Ph+ ALL患者的臨床研究中,其中52.6%的患者曾接受過三代TKI藥物ponatinib治療,27.6%的患者曾接受過變構抑制劑asciminib治療,但是都因為耐藥、不耐受或者其他原因而治療失敗。
這些患者,都屬于是現有的競品藥物都啃不下來的 “硬骨頭”,相關患者面臨著無藥可用的窘境。
但是臨床研究結果表明,奧雷巴替尼完全具備啃下“硬骨頭”的潛力:在ponatinib治療失敗的患者中,奧雷巴替尼治療組的CCyR率和MMR率分別為53%和38%;在asciminib治療失敗的患者中,奧雷巴替尼治療組的CCyR率和MMR率分別為43%和38%。
這個結果,指向一個巨大的讓人鼓舞的可能性:作為三代TKI的奧雷巴替尼,不僅可以作為一代和二代TKI藥物耐藥后的解決方案,甚至也可以為其他三代TKI治療失敗的CML或Ph+ ALL患者提供挽救性治療方案。
在全球藥物研發(fā)領域,“頭對頭”的臨床試驗方式是最常見的同類藥物的比較方式,但是上述這種針對同類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繼續(xù)組織臨床試驗,也是一種證明藥物更優(yōu)治療效果的方式。
奧雷巴替尼的上述研究數據,已經充分顯示了其相對于同類藥物的“Best in class”的巨大潛力,這也為其最終成功出海,進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市場,奠定了堅實的基礎,也打開了更加宏大的商業(yè)化想象空間。
隨著更多的臨床研究的推進,如果奧雷巴替尼相對于競品ponatinib以及asciminib的治療效果更優(yōu)的結論最終確立,那么作為第三代TKI中的“Best in class”, 其在全球市場的理論銷售峰值,將有望向前兩代TKI藥物看齊:一代TKI銷售峰值近50億美元,二代TKI銷售峰值約20億美元。
改寫Ph+ ALL領域治療格局
在CML治療領域大放異彩的同時,奧雷巴替尼在ASH年會上的另一個口頭報告,則顯示了其另一項改變Ph+ ALL現有治療路徑的巨大潛力,這項研究也榮登本屆ASH年會的“Highlights of ASH”,備受業(yè)界矚目。
目前,Ph+ ALL的一線治療手段是在TKI藥物的基礎上,聯合標準方案的化療或者是強化療,但是這種方法不適用一些老年患者或者對化療不耐受的患者。
也就是說,對于化療不耐受的Ph+ ALL患者的治療,是臨床上一個新的痛點,是該領域的一個“無人區(qū)”,同樣屬于“硬骨頭”之一。
亞盛醫(yī)藥的奧雷巴替尼,再次顯示出了征服“無人區(qū)”的巨大潛力。
在一項奧雷巴替尼聯合維奈克拉、潑尼松、長春新堿治療Ph+ ALL患者的臨床研究中,作為化療藥物的長春新堿的劑量被控制在了相對較低水平,且僅在臨床試驗的第一周期使用,屬于一種“弱化療”的治療方式。
最終的結果非常讓人振奮:大概62%的患者達到CMR,其余30%達到主要分子學反應(MMR),基本上90%以上的患者都可以取得MMR以上的治療反應。
相關研究者表示,這個方案在無強化療、無免疫治療的基礎上,就能取得三個月60%的CMR,已經是目前在這一前提下最優(yōu)的分子學反應結果了。
也就是說,對于化療不耐受的Ph+ ALL患者治療這個目前尚無標準解決方案的問題,奧雷巴替尼作為聯合用藥之一,有望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,攻克這一“硬骨頭”問題。
沖刺兒童難治或復發(fā)性AML的一線方案
本次ASH年會上,亞盛醫(yī)藥還展示了奧雷巴替尼聯合脂質體米托蒽醌、維奈克拉、高三尖杉酯堿(MVHO方案)對兒童難治或復發(fā)性AML的臨床研究結果。
數據顯示,MVHO方案的治療總反應率為83.3%,8個月中位(± SD)EFS比例為60.1%(± 19%),OS為100%,且安全性良好,未發(fā)生與治療相關的致命性感染或出血事件。
AML約占新發(fā)兒童急性白血病的25%,這一領域仍存在未被滿足的醫(yī)療需求,對于兒童難治或復發(fā)性AML患者而言,MVHO方案有效且耐受性較好。這預示著該方案有望成為治療兒童AML患者的一線策略。
從奧雷巴替尼在此次ASH年會展示的大量研究數據可以看出,這款藥物沒有哪個臨床研究針對的是“低垂的果實”,而是都瞄準了目前相關治療領域沒有有效解決方案的難點問題,填補一個又一個空白領域。
這也是亞盛醫(yī)藥的企業(yè)特質的典型體現:敢于啃硬骨頭,敢于向無人區(qū)進軍。
APG-2575:Bcl-2靶點的潛在最優(yōu)分子
除了以上多個“同類第一”,亞盛醫(yī)藥的另一款重磅藥物Bcl-2抑制劑APG-2575在ASH年會上展示的數據,顯示了其“同類最佳”的巨大潛力,這也是亞盛醫(yī)藥“敢于啃硬骨頭”的另一種表現形式。
Bcl-2是目前全球血液瘤治療領域的一個熱門靶點,但是其開發(fā)難度也很大,目前全球唯一獲批的Bcl-2抑制劑是艾伯維與羅氏合作開發(fā)的維奈克拉(Venetoclax)。
作為全球第2款、國內首款進入臨床階段的Bcl-2選擇性抑制劑,亞盛醫(yī)藥的APG-2575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突出,具有成為同類最佳(Best-in-class)的潛力。
AML:療效比肩V藥最好數據,兼具更優(yōu)的安全性
在此次ASH年會上,亞盛醫(yī)藥展示了一項針對初治和復發(fā)/難治(R/R)急性髓系白血?。ˋML)患者,這是APG-2575治療AML患者的數據首次展示,結果同樣讓人振奮不已。
數據顯示,在36例R/R AML或髓系腫瘤患者中,總緩解率(ORR)達75%,復合緩解率(CRc)達到44.4%;在21例老年初治AML患者中,ORR和CRc分別為71.4%和47.6%。
APG-2575的這個臨床研究結果,已經和唯一上市的同類產品Venetoclax在不同臨床研究中取得的最好數據相當,也就是說,從療效角度來說,APG-2575已經完全具備和Venetoclax一較高下的潛力。
但是APG-2575在安全性領域,具備相對于Venetoclax的潛在優(yōu)勢,尤其是血液學不良反應方面,不僅發(fā)生率低,而且整體程度輕,恢復的速度也較快。
同時,在上述針對AML患者的臨床研究中,APG-2575沒有觀察到腫瘤溶解綜合征(TLS),而TLS是Venetoclax在多項臨床研究中經常出現的一個不良反應。
良好的療效和突出的安全性,這是APG-2575在此次披露的針對AML治療研究數據中體現的典型特點。
此外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該項研究的入組患者數量,在同類型的臨床試驗中位居前列:截至2023年7月19日,共入組115例患者,其中主要是AML患者,此外還包括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(MDS)及其它髓系腫瘤患者。
大樣本且足夠多樣性的入組患者,保證了最終可以產生高質量的循證醫(yī)學證據。
考慮到AML是成年人最常見且目前臨床治療預后極差的白血病亞型,APG-2575如果最終成功拿下這個適應癥,無論是臨床治療意義還是商業(yè)化意義,都將是重磅炸彈級別。
MM:征服V藥失敗過的領域
此外,在本次ASH年會上,APG-2575還首次公布了治療復發(fā)/難治性(R/R)多發(fā)性骨髓瘤(MM)患者的數據。
數據顯示,在接受APG-2575聯合泊馬度胺+地塞米松治療的患者中,總緩解率(ORR)達66.7%,非常好的部分緩解(VGPR)率達28.6%;在接受APG-2575聯合聯合達雷木單抗+來那度胺+地塞米松治療的R/R MM患者中,ORR達100%,VGPR率達50%,整體治療效果非常理想。
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APG-2575在1200mg這樣的高劑量用藥下,患者依舊耐受良好,這又一次凸顯了APG-2575的安全性優(yōu)勢。
此前,全球唯一上市的Bcl-2抑制劑Venetoclax,在MM這個適應癥上,就因為安全性的問題而遭遇挫折。
2019年3月,FDA叫停了Venetoclax在MM領域的所有臨床研究,原因是FDA發(fā)現其臨床III期研究BELLINI中,Venetoclax和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的聯用,和對照組(安慰劑和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的聯用)相比,具有更高的死亡率:21%(41/194)vs 12%(11/97)。
這也說明,Bcl-2這個靶點的新藥開發(fā),安全性是一個極具挑戰(zhàn)的問題。
因此,APG-2575在目前治療MM的臨床研究中,顯示出的療效與安全性兼?zhèn)涞奶匦?,是非常難能可貴的,這不僅有望填補又一項臨床治療空白,也為其沖擊全球Bcl-2抑制劑的“Best in class”地位,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。
2022年,Venetoclax的全球銷售額已經突破20億美元,一旦APG-2575成功上市,其在全球范圍的商業(yè)化空間也不可限量。
目前,APG-2575在全球范圍都處于同類藥物研發(fā)進度的前列,在多個適應癥上都體現了巨大的成藥性潛力和安全性優(yōu)勢,隨著更多的臨床研究的積極推進,這款藥物極有希望成為亞盛醫(yī)藥在“啃硬骨頭”的戰(zhàn)略指導下取得的又一項豐碩成果。
后記
創(chuàng)新藥研發(fā)是一個特殊的行業(yè),它與其他行業(yè)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:既需要敏銳的商業(yè)意識,也需要悲天憫人的救世情懷,而無論從以上哪一個角度出發(fā),攫取低垂的果實,都不是一個有效的策略。
從商業(yè)角度考慮,低垂的果實意味著較低的進入門檻,意味著供給端的擁擠和過剩,最終只能導致無意義的內卷和集體性的商業(yè)失??;從臨床意義來說,過多的同質化藥物的供應,并無助于解決臨床剛需,反而是資源的浪費。
唯有敢于啃硬骨頭,敢打攻堅仗,才能獲得臨床意義和商業(yè)意義的雙重成功。
亞盛醫(yī)藥從成立之初,就牢牢確立了立足“First in class”和“Best in class”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敢于挑戰(zhàn)行業(yè)公認的困難靶點和困難適應癥,敢于啃硬骨頭。
多年的堅持努力之下,亞盛醫(yī)藥的在研產品在多個“無人區(qū)”實現了突破,有人這樣形象地形容:亞盛醫(yī)藥的管線,從兩個C (CML,CLL)開始,然后覆蓋兩個A (ALL,AML),再進軍兩個M (MDS,MM),一步一個腳印,在不同適應癥上,要么填補了臨床治療空白,要么相對同類競品體現出了顯著的優(yōu)勢。
千淘萬漉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。亞盛醫(yī)藥在多年堅持不懈的“啃硬骨頭”之后,多個重磅管線已經都進入研發(fā)后期,不僅成藥的可能性巨大,而且都體現出“First in class”或“Best in class”的潛力,創(chuàng)新藥賽道“最肥的肉”已經近在咫尺。
在當下的創(chuàng)新藥行業(yè)環(huán)境中,這種戰(zhàn)略的前瞻性和正確性凸顯無疑,也最終得到了市場的明確認可。
此前,在港股創(chuàng)新藥板塊泥沙俱下的2022年,幾乎所有的Biotech公司的股票都無差別下跌,亞盛醫(yī)藥的股價也曾經遭到了錯殺。
從2022年9月底至今,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(HSHKBIO)的漲幅接近于0,而同期亞盛醫(yī)藥的股價上漲超過110%,遠遠跑贏指數。
這充分說明,從長期來看,市場是稱重機和投票器,它必將挑選出真正具備內在核心價值的標的。
我們相信,這僅僅是亞盛醫(yī)藥價值回歸的開始。
聲明: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煜森資本立場,歡迎在留言區(qū)交流補充。如需轉載,請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本平臺留言。